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素质是否已经大幅度下降?

河南 郭山 河南教师 2019-06-24



 

笔者注:“教师素质”是个宽泛的概念。从“传道、授业、解惑”三个角度看,至少应包括知识水平(授业)、教学技能(解惑)、道德理想(传道)三方面。本文中的“教师素质”侧重“知识(智力)素质”,因为老师从事的是有一定智力含量的教学活动,知识是教师执业的基本前提。


更简单的两分法:教师素质一方面是“德”,一方面是“才”,本文主要讨论“才”。因为“德”实在太模糊,缺乏可量化的统计数据支撑。


(一)录两则新闻:

其一,近期,安徽省某县给所辖学校发了一个通知——中考成绩330分(除去体育和实验成绩)的考生有资格被送到某专科学校,5年后就能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该县2018年普通高中(含民办)录取控制分数线是420分,该县比较差的高中统招线671分,中招考试总分为880分,扣除实验和体育占分90分,卷面总分还有790分。中考只有330分、得分率仅为41.7%的学生,可以免试进入师范专科学校,5年后将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如此智商水平的准教师,能培养出来什么样的下一代,令人不寒而栗。(笔者注:这样学历水平的教师是符合国家的小学教师学历标准的)


其二、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考,由省教育厅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组织,计划招聘17158名教师,报名时间为6月6日至6月11日。然而,在报名截止的前一天,全省还有347个职位无人报名,1007个职位未达到开考比例。很快,这个消息被多家媒体报道,引起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业遇冷的讨论。最终,在6月13日,省教育厅发布了教师招聘岗位取消(核减)表,据记者初步统计,全省共取消(核减)792个招聘计划,其中,蚌埠市取消(核减)97个。


当然,两则新闻里的教师招录岗位都是落后省份的乡村学校岗位。


看来,“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在部分地区已不再是传说。


如此一来,新时代的人民教师素质不断走低将是不折不扣的“新常态”。


但也有反例,如下。


(二)再录两则旧闻:


其一、人民大学附中2016年招聘的16位新进教师:

姓名

性别

最后学历

毕业学校

专业

硕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口译

硕士

清华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博士

清华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硕士

北京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

硕士

北京大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博士

中国科学院

化学

博士

北京大学

无机化学

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学

博士

北京大学

凝聚态物理

博士

北京大学

基础数学

硕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笔译

博士

北京大学

自然地理学

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

博士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物理学

硕士

美国纽约大学

经济学

博士

美国密歇根大学

神经内分泌生理学


       

其二、天津南开中学2015年聘任的新进教师:

姓名

性别

学位

毕业院校

专业

硕士

天津师大

古代文学

硕士

南开大学

古代文学

硕士

香港中文大学

翻译

硕士

北京大学

凝聚态物理

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

化学

硕士

南开大学

有机化学

博士

山东大学

细胞生物学

硕士

天津师范大学

近现代史

硕士

天津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

硕士

南开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

天津师范大学

计算机

硕士

天津音乐学院

钢琴

 是不是又可以得出“名校博士、海归投身教育”“人民教师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的结论呢?


看来,评价一所学校的成色,不用比拼生源、升学率、考试成绩了,教师的学历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人大附中、南开中学这样的“名校”又有几个?这些个案与其说是“教师”行业的价值提升,不如说是缘于一线城市“户口”及名校“隐形附加值”的吸引力。


此类个案,从数量上看微乎其微,从本质上看与教育关系不大。


一面是无人问津、系统坍塌的乡村教育,一面是学霸云集,烈火烹油的所谓“名校”。教师资源的鸿沟之深,智力资源的差距之大,甚至远远大于GDP、房价之差距。


因此,更有参考意义的问题其实不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否下降”,而是“教师素质的内部方差为何持续扩大”,或者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有多严重”。



(三)从大数据看教师“知识素质”:“学历”是否等于“学力”?


如果认为上述安徽的数据样本偏小,那笔者就用大跨度、大数据来讨论一下。


以下数据均来自于教育部历年教育统计公报,本人经过了二次加工。


以2017年、2008年、1998年为例吧,毕竟10年算是一个可以对比的尺度了。


项目

1998

2008

2017

普通高中招生数量

359.55万

837.01万

800.05万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数量

64.24万

147.55万

177.40万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63.49%

91.55%

98.15%

初中招生数量

1996.25万

1859.60万

1547.22万

初中专任教师数量

309.43万

347.55万

354.87万

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83.40%

97.79%

99.83%

注: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是指某一级教育具有国家规定的最低学历要求的专任教师数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的相关规定: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以高中为例,专任教师合格率(本科及以上)从1998年的63.49%,提升到2008年的91.55%,2017年达到98.15%。从“学历”上来看,普通高中教师的“素质”是明显提升了。


再看看河南省的数据(缺1998年的数据,本数据来自于河南省教育厅):


项目

2008

2017

初中专任教师数量

27.62万

31.76万

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97.68%

99.60%

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38.86%

77.43%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

10.27万

14.45万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90.80%

97.56%

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

2.66%

8.48%

上表中,河南省初中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比例,从2008年的38.86%提升至2017年的77.43%。也就是说,仅仅在十年前,河南省初中教师,3个只有1个是本科学历。现在则提升至4个有3个是本科学历。高中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也接近10%。据笔者了解,某些城市重点高中,新聘教师中硕士生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甚至更高,博士生也不乏其人。


“学历”提升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学力”“智力”也相应提升了呢?


还是用数据说话吧。


下表:2017、2008、1998年高等教育部分统计数据(数据来自于教育部年度统计公报):


项目

1998

2008

2017

普通高校数量

1022所

2263所

2631所

其中本科

590所

1079所

1243所

硕士招生

5.75万

38.67万

72.22万

普通本专科招生

108.36万

607.66万

761.49万

其中本科招生

65.31万

300万

410.08万

其中专科招生

43.05万

307万

350.07万

当年毕业本科生

约40万

约260万

384.18万

当年毕业专科生

约35万

约250万

351.16万


解读一:20年来,大学的扩招速度惊人。1998年可没有那么多捞金的所谓“独立学院”,也没有大量由专科学院升格的所谓“大学”。本科生毕业数量从1998年的40万提升至2017年的384万,20年扩张了近10倍;硕士生招生从5.75万提升至72.22万,扩张了12.56倍。这个速度估计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同一历史时期,普通高中招生数量仅从1998年的359.55万提升至2017年的800.05万,仅增加了一倍多;由于适龄人口的下降,初中学生的人数还有下降,从1996.25万下降到1547.22万。


解读二:1998年的40万本科生来自于约2000万适龄青年,挑选比例约为1:50,即50个适龄青年出一个本科生,绝对是人群中的“精英”了。2017年的384.18万本科生来自于于约1500万适龄青年,遴选比例约为1:4,可以说是普通人中“普通人”。理论上,高智商人口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是基本恒定的,所以,同是本科生,其“含金量”相去甚远。同样是本科生投身教育行业,现在的教师学历可能高于20年前,但“学力”未必与“学历”同步增长。


解读三:一个让人汗颜的对比:1998年毕业的本科生加专科生合计约75万,其中本科生40万,专科生约35万,而2017年的硕士招生人数就高达72.22万。1998年的本科生在适龄人口中的遴选比是2.01%,而2017年硕士生在适龄人口中的遴选比是4.69%。结论:1998年的本科生的“含金量”显著大于2017年的硕士生。由于2017年招录的硕士生数量与1998年的本科加专科学生数量基本接近(72万对75万),是不是可以说:2017年的硕士生在适龄人群中的“学力”排序,从整体上看,可能与1998年的专科生接近。



流通领域内货币发行过多,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这是经济领域的“通货膨胀”现象。其实,“通货膨胀”不仅仅是经济现象,在任何领域都会出现“价值贬值”现象。学历也是如此,流通领域内的“学历”多了,“学历”的购买力就会下降,“学历”就会恶性贬值,这就是“学历的通货膨胀”。正如对付货币贬值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行更大面额的货币一样,人们对付“学历通货膨胀”的基本策略也是追求更大“面值”的“学历”。本科学历不值钱了,人们追求硕士学历,硕士学历不值钱了,人们追求博士学历,博士学历不值钱了,人们追求名校头衔和海归学历。学历不断提升,对“学历”的投入成本持续增加,“学历”带来的收益则不断下降。这可谓学历领域内的一种“剧场效应”。

总结: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稳步上升,本科占比和硕士生占比都逐年攀升,但并不能因此说明教师队伍的“学力”也同步增长。相反,除了极少数一二线城市的名牌中学外,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学力”可能还在下降。


数据之外的样本:


20多年,笔者到某所大学念书时,它当年十几个系一共招收了700个本科生,大多是师范专业。等到四年后我毕业时,听说母校当年的本科招生计划是3000人,系也变成了“学院”,师范专业的比例迅猛减少。今年是2018年,母校的本科招生计划是9600人,多出来好几个校区,师范专业日益成为点缀,而且投档分也常处于各专业的殿军位置。现在母校的毕业生,依然是本省中学教师的主力军。


师范生质量的每况愈下,可见一斑。



(四)优秀生逃离师范专业


高考早已落下帷幕,录取也临近尾声。


在指导考生报志愿过程中,我再次深深感到了师范专业的“遇冷”。


不少家长在咨询时,就一个要求:不报师范,其他都行。


男生不报师范,早就司空见惯,已逐渐使中小学教师行业变为“女儿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的失调,显然不是个利好消息。


优秀生拒当老师,则更直接关乎未来的教育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吊诡的是: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愈演愈烈,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支出也水涨船高,教育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方兴未艾。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愿意让自己孩子做老师的家长则越来越少,公办学校骨干教师辞职也蔚然成风。


笔者就职的是一所重点中学,这所学校今年的一本上线率高达94%,升入清华北大19人。每到放榜时,我都在录取红榜上查看那些年轻的名字:几乎没有人报考师范院校,即便有个别同学报考师范大学,也大多选择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专业。这所内地小城的最优秀青年群体,几无例外地一致选择拒绝做老师。


有个段子:当中学班主任的,不要批评班里的学霸,因为人家将来可能是精英;不要批评班里的二流学生,因为他们将来可能是本地的公务员;不要批评班里的三流学生,因为他们将来可能是你的同事;不要批评班里的差生,因为他们可能会成为你孩子的小学老师。


棘手的问题是:未来谁肯做教师?


实际的问题是:未来谁肯做公立普通学校的老师?


来源:“隐蔽的历史”微信公众号(ID:ayguoshan)

作者:郭山


推荐阅读:


暑假已过半!各科老师总结的暑假学习攻略,现在讲给孩子还不晚


孩子们放假了,老师们却不能休息,别让老师们的假期变成“假”期


跨越山川河流,也要与你相遇......这个故事,让我的眼睛湿了!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教育时报系列公众号

↓↓↓↓↓↓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